来自研究生的声音
*以下是2014年研究生院介绍中登载的内容。
青木 光秀 (公共领域)
如何把握综合失调症孩子的父母的苦恼。
相对来说有关帮助综合失调症本人的研究有一定的积累,而对其家长长期以来多是从辅助者、病因形成的角度进行把握。近年来虽然逐步认识到家长也是帮助的对象,但是仅靠家属会、心理教育等方式还是不全面的。例如:即使计划在测量过父母压力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帮助,研究内容理应将他们的经历整理划一、量化之后制定出对策。而现状却是无法掌握该研究中占重要比重的个体生活中具体的苦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了解家长们到底抱有什么样的苦恼,我正在仔细认真地对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进行采访。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从本质上明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以便给家长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安 孝淑(公共领域)
与学问的竞技场﹒尖端研相遇。
在韩国,从文学创作系毕业之后,我一边在家照看双亲一边从事以出版散文为主的文学活动。2009年在韩国国会议事堂举办的关于ALS患者安乐死的研讨小组上认识了立岩教授,于是我下决心来这里学习。现在就ALS患者与家人在制度中如何生活的问题,以家人看护为焦点进行研究。入学前虽然对尖端研的多样性很感兴趣,但是也担心如何把这些多样性结合在一起。但是,通过在多样性中学习,我掌握了构成社会错综复杂因素的某些机制。包括我在内,尖端研中有许多学生都从事着其他专业无法进行的研究课题。因此,我打算将自己的研究用合适的方式介绍给更多的人。将只有在尖端研才能够发现的问题、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林 德荣(公共领域)
从无家可归者政策的历史思考当今的贫困。
我在韩国研究生院的专业是社会福利学。硕士毕业后在韩国都市研究所做关于贫困阶层的研究。来日本后以历史的角度、从事对韩国无家可归者政策的变化的研究。在韩国,“流浪者”问题伴随着产业化存在,针对这些人的政策,不光是出于社会福利,还有强制劳动的治安对策的因素。这些针对无家可归者的政策的变化,现在在很多产业发达国家可以看到相同的发展轨迹。我的研究课题就是弄清楚产业高速发展的东亚、特别是韩国政策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点、不同点。先端研综合学术研究科学生的多样性、重视跨学科交流的学风,对进行少数群体的历史、相关政策等研究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舞。毕业之后,在现在的研究基础之上、以比较的观点,我想继续研究东亚社会的弱点、少数群体的历史。
漥田 好惠 (公共领域)
依据重度身心残疾儿童设施的“疗育”史,从护理的视点进行考察。
重度身心残疾儿童一词不是医学上的定义,而是行政上的定义、依据儿童福利法的“高度智力缺陷与高度身体障碍重合的儿童”规定下来的。重症儿童入住的重症儿设施,在儿童福利法和医疗法的二重法律的保障下,实施“疗育”。围绕重症儿童,有着诸如法律制度的复杂性、复杂多样的障碍种类与程度、从幼儿到高龄的年龄段、医疗性关爱的必要性、与NICU的关联、对家居重症儿的帮助等等背景。另外,实际情况是对重症儿童的医疗和关爱的实施因人而异、很难普遍化,甚至连医疗工作者的认知度也很低。本人的研究是对重症儿童设施实行的“疗育”进行历史性、分析性的考察,找出对当今面临的课题的启示。在本研究科,得到各种专业领域的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生活非常充实。
坂井 megumi (生命领域)
从脊髓损伤的治疗、制度、生活史的角度考察尖端医疗与患者的关系。
近年来日本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再生医疗临床应用的期望。现在,再生医疗正在国家项目化,相关法律的制定、研究预算的扩大等等都在进行当中。患有帕金森病、ALS、脊髓损伤等不治之症的患者、障碍者都将成为干细胞治疗的对象。本人主要关注脊髓损伤患者身上,运用历史学的手法对医患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干细胞相关政策的政治性、患者期待的作用等,可以重新把握国家、患者、医疗之间的关系。现在,正在就有关战争时期脊髓损伤者的医疗措施、医院生活的实际情况的文献、史料进行调查,计划将战后脊髓损伤者有组织地形成团体的过程弄清楚。
安田 智博(生命领域)
通过考察伊凡伊•伊里奇的思想,探讨现代社会的本质。
伊里奇是出生于奥地利的哲学家。他走访了以拉丁美洲为中心的很多国家,亲身感受到近代以后世界的急剧变化,同时也是一名近代批判者。伊里奇的主要思想是对以产业社会为中心的各种文明发展的批判,在他思想的深层有“希望”。伊里奇以中世纪历史为背景,从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有机关系中探求来自自律、自治精神的善的东西。这种探求包含着不受专业化、规律、规范、法律束缚的异样生活、不受货币困惑的对他人的慷慨。我想就伊里奇的自律、自治精神是如何转化为对他人的慷慨的,从伊里奇所提概念的思想史的变迁的角度进行考察。
野岛 晃子(公共领域)
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课程的构想。
近年来,在社会、学校教育中培养交际能力的必要性的呼声很高。因为一直有交际能力是“在成长中自然掌握”的思维倾向,所以它的定义、要素、教育方法至今不甚明了。有关交际能力,在本研究对象的交际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之外的各种领域里也在进行探讨。各领域的理论的逻辑关系不同,其内容当然也不一样。本研究把研究范围进行限定,在应产业界的要求,目前须列入日本大学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项目、正在尝试的交际教育理论之内进行。同时,通过分析交际教育的历史长于日本的美国的教育项目、课程,尝试打破这种框架,并扩展到对日本高等教育尝试提出方案的高度。
Mori kainei (共生领域)
通过华人基督徒的跨国界宗教实践研究构筑华人研究的新模式。
在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来自中国的“华人”当中,迁移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AD6世纪。尽管许多事实证明“华人”们与移居地的融合倾向很强,在“华人在外散居者”为名的研究中,不是从本质的现实的“中国”及想象的“中华”的主导性视角探讨,而是默认以捕捉“华人”以及他们文化的“中国性”的延长与扩大为前提。这种视角不但制约了学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对“华人”成为“本地人”起了抑制的作用。在华人的各种宗教中,本研究的着眼点在与中国社会或汉族传统文化无媒介地难以结合的基督教,运用人类学手法,通过跨国境的宗教实践明确华人基督徒与“中华主导性”的对抗关系,尝试构筑华人研究的新模式。
枝木 妙子(表象领域)
从昭和战前时期的和服思考日本和服的吸收性。
本人正在进行战前昭和时期和服如何吸收外来元素的研究。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的和服,处于从和服到西式和服的转变过程中,那个时代,追求吸收西洋文化的新颖的、被称作是摩登花样。目前昭和时期战前部分和服的研究,因百货大楼的资料丰富,所以多以百货大楼的资料为中心展开。本人在调查现存和服过程中,着重关注实际上制作了什么样的和服、吸收了哪些元素。另外,作为立命馆大学的研究项目,对京友禅的手艺人进行采访调查,将友禅图案实行数码化保存。在先端综合研究科能够进行这样的学科外的活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今后,打算将在自己的研究和项目中得到的成果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
焦 岩(表象领域)
构建嬉戏与游戏特征并存的“游戏学(Ludology)”
大学本科阶段,留学于韩国,就读中央大学动漫游戏专业。毕业后,想进入研究生院进一步对数码游戏进行研究而来到了日本,并有幸考入立命馆大学院先端综合学术研究科的表象领域。最初的研究题目是“次时代数码游戏开发的可能性”,但作为从理工科突然转到人文科的一名游戏研究者,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缺乏使的研究过程变得举步维艰。为强化不足和对以后的研究做铺垫,现阶段暂且改成以“游戏概念”为中心的基础性研究,题目为“从play和game的特征来看‘游戏(ludus)’——‘游戏学(ludolgy)’的定义”。刚入先端研时,感到吃惊的是,虽然大家的研究方向基本都不相同,教授们却无论在怎样的研究领域中,都能给予专业且富有见解性的指导。在这里,不只自身感兴趣的分支,其他各领域都能有所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学识。毕业后想作为一名游戏研究者在大学或研究机构入职,并且力于以“游戏”为中心的研究、教学,以及加强中日韩三国间关于游戏研究上的学术交流等活动。
山口 隆太郎(表象领域)
以阿尔佛雷德•舒茨的理论为主轴,探讨西洋艺术音乐的演奏。
本科阶段我在音乐大学学习长号,硕士阶段主攻音乐学。我的研究的出发点是探讨演奏是如何成立的问题。特别是对由多人组成的演奏感兴趣。这种疑问与兴趣发端于本科时期的多种实践之中。现在,以论述音乐经验、音乐中的社会关系的阿尔佛雷德•舒茨的音乐理论为主轴进行研究。阿尔佛雷德•舒茨的思想多以现象学社会学为人所知,受到柏格森和胡塞尔等哲学家的影响。理解他如何诠释演奏,既要仔细研读舒茨的著作原本,也要了解相关哲学、社会学的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再深刻了解他的音乐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在本研究科,不仅在美学艺术方面、还能在哲学与社会学方面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进行自己的研究课题。